導讀:小兒弱視是小兒眼科疾病中常見的,那么小朋友為什么會弱視呢?很多家長還是搞不清楚小兒弱視的病因,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下。
4大因素造成小兒弱視:
1、斜視;
2、屈光不正;
3、形覺剝奪;
4、先天性白內障。
“孩子的視覺發(fā)育,0-3歲屬于關鍵期,12歲以前屬于敏感期”。據專家介紹,弱視實際就是孩子在出生后眼球功能發(fā)育遲緩、紊亂,造成的視力障礙,往往還可能伴有斜視、色弱,沒有雙眼單視功能,沒有立體感等。
談及弱視的危害,如果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治療,孩子長大以后不僅學駕駛會有困難,而且還不能從事有關測繪以及各種精細用眼的工作。最讓人擔憂的是,不少家長對眼睛保健知識都很匱乏,弱視患兒中真正能得到有效治療的兒童不到1%,使得兒童的視力逐年下降。
小兒弱視如何治療
1、要有耐心、恒心、信心,不可操之過急。弱視的治療過程是緩慢的,視力的提高也是循序漸進的,其療程短則1~2年,長到7~8年。有的家長性子急,很想在幾個月內就把弱視矯正。有時一些家長見短期內未見效就不耐煩了,放松了對孩子的指導與引導,聽之任之耽誤了孩子的治療。這主要是不了解視功能發(fā)育是個緩慢的過程。
2、耐心勸導孩子堅持戴鏡。除洗澡或睡覺外,須堅持戴鏡,尤其是遮蓋健眼時更顯重要。引導孩子看近處物體時一定要戴鏡,尤其是繪圖、寫字、做手工等精細動作時。開媽戴鏡時,小孩可能會不習慣,怕小朋友笑話,會嫌難看,家長要耐心講道理,多引導、多表揚、多鼓勵,不要隨意訓斥。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一副滿意的鏡框,鏡腿用松緊帶連好,以防眼鏡滑脫打碎,要勸說孩子盡量不要打鬧,注意保護眼鏡。
3、中、重度弱視的兒童,除了戴鏡外,還要堅持到醫(yī)院進行弱視功能訓練治療,此時,家長要鼓勵孩子持之以恒,并堅持做到2~6個月到醫(yī)院檢查,檢查內容包括視力、眼底、散瞳驗光等,及時調整眼鏡度數,跟蹤治療。
4、勸導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不偏食,不挑食。尤其是在三餐飯前應少吃糖果和零食,以免厭食引起營養(yǎng)不良。引導孩子多吃些粗面雜糧,如玉米粥、小米、麥片等,少吃精糧細糧,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,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,限制多糖類化合物的攝入,以促進視網膜和視神經的發(fā)育。